“青春勇担当,奏响中国式现代化强音。”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3月21日,学校2025年思政微课大赛决赛在可珍讲堂举行。宁波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姜帆,学校团委书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聂迎娉,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张腾、教务处副处长徐升槐、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凯担任比赛评委。
大赛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们立足区域丰富红色资源、鲜活实践场景、生动青春故事,找准小切口、讲好大道理。现场气氛热烈,高潮此起彼伏。

11位参赛教师围绕发展成就、红色教育、青春力量等主题,以“多维视角+生动案例”诠释理论之光。吴启富以修路、兴业、育人为切入点,讲述“三路协同”绘就乡村共富新图景的实践;张梦驰结合“八八战略”,解读全民运动如何彰显“浙里人爱运动”风尚,并推动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游旭彪以顾方舟、余梦伦和屠呦呦为例,讲述了“甬”远闪耀的科学家精神是推进民族复兴的密钥;吴可基于八八战略的发展背景,讲述了义乌在此背景下的蝶变,从“无可奈何”到“无奇不有”;吴豪杰以牺牲、坚守、传承为关键词,表达了青年对家国的情怀;彭紫薇通过《哪吒2》,深度分析了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式创新;黄振彪从瓦爿墙到新丝路,介绍了宁波从古至今的发展;陈可以一个新宁波人的视角,以选择、融入、担当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宁波的发展和开放;樊凯文结合自己支教的亲身体验,阐述了红色根脉的传承与赓续;孙天晨以《哪吒2》为例,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张楚铭以“让运动成为青春底色”为主题,从自己的健身经历,提出了浙青年,爱运动的育人方向。

12位参赛学生结合三大赛道类型,将生活中的小故事融入微课设计中。郑毅以木棉花为关键词,借助父亲的事例,阐述了木棉花精神的独特性;杨梓萌围绕黄杨木雕这一非遗,以其为钥,解锁乡村共富码;马玉然从凿山者、领路者、赓续者三个角度,分析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赵浩然通过分享自己大伯的事迹,讲述了铁道兵精神在民族复兴路上的重要性;杨舒婷讲述了伟大的革命先烈刘英的故事,表示青年应坚定信仰之路,用青春之火创造青春之中国;谭晔用湖州农业的发展,引申出信息化发展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叶志镔讲述了数智发展促进了太子参的种植发展,发现了农业新“参”机;王慧清通过龙广茂的故事,讲述了军号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王高申以邢燕为例,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的巾帼力量;颜依萱分享先辈的事迹,阐述了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的铿锵玫瑰精神;胡卓烨以三泡玉茶,涤尘、回甘、凝香为钥,解密浙里茶叶发展;孙梦喆通过南孔圣地,有礼衢州为切入点,书写文明共富新荣光。
姜帆对选手的现场表现进行点评,强调了教师组的思政微课应体现出人生阅历,而学生组应彰显青春的力量与风貌,勉励青年大学生要厚植理论根基、坚定理想信念。


经过激烈角逐,传法学院吴豪杰、机能学院陈可获得教师组一等奖,设计学院杨舒婷、传法学院胡卓烨获得学生组一等奖。传法学院、设计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本次思政微课大赛不仅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更为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学校将不断探索思政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