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晚,学院2010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交流大会在NF103隆重举行。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小兰、各分院党总支书记以及各分院团委老师出席了大会。大会由学院团委郭晓伟老师主持。
会上,学院团委副书记王晶老师从三方面对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工作总结,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细致周密。早在6月初,学院团委就启动了2010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立项资助的申报工作,并有组织性地完成了评审、立项等工作,本次暑期实践更是全程受到了学院领导的密切关切。二是学生广泛参与,实践内容全面拓展。今年我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继续坚持点面结合,立足宁波,面向全省,重点围绕 “学习两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等十个主题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足迹遍布各省市。三是活动成效显著,深化实践意义。本次实践始终坚持社会实践与理论学习、社会热点、社会需求相结合,共形成了57篇专业性较强、现实意义较高的优质论文,开展了200余项精品服务活动项目,并有40余家新闻媒体对我院的社会实践情况作了200余次的专题或新闻报道。
一个多月的暑期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收获良多,实践团队代表大学生挂职锻炼实践队、信息分院慈善小红车活动实践队等11个团队分别上台向大家展示了他们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并结合PPT演示畅谈了他们的收获、感悟和成果。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双手帮助他人,不仅砺炼了意志,锻炼了能力,认识了国情民情,更从亲身实践中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小兰老师在交流会上讲话,她简单分析了参加交流展示的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各自的特色,对今年实践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她指出,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人数最多,其中参与学院、分院两级组织的集中实践人数占55%以上,这是可喜的成绩,同时也要加强对其他参与分散实践的学生的指导与考核,要完善专业教师参与实践指导的激励考评机制,要积极探索社会实践针对不同的年级群体组织实施的思路,做到大一与认识社会相结合、大二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大三与就业创业相结合,进一步扩大社会实践的覆盖面和受益面,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成才、受益,实现“要我实践”到“我要实践”的转变,从而在我院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陈小兰副书记还就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各级单位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工作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希望各级团学组织进一步探索社会实践工作规律,力求使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三是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最后,暑期社会实践成果交流大会在掌声中圆满结束。2010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共有231个团队项目成功立项,其中学院级重点团队25支、一般团队60支,分院级立项团队146支,涵盖全院所有分院及众多学生组织,实践跨度从7月10日到8月30日,足迹遍布上海、宁波、杭州、温州、嘉兴、绍兴、衢州、台州、金华等省市(地区),近300个农村(社区),建设实践基地59个,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青春献世博、实践促成长”的主题,广泛开展了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实践服务、关爱弱势群体、灾后重建、支教服务、大学生骨干挂职、创业创新、寻访优秀校友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进一步发挥了暑期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团刊编辑部
文/张慧娟
图/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