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谢翔哲,是04工程管理 2班的学生,分院原学生会主席,创新实验班学员。其爱好广泛,喜欢旅游、唱歌、看报,座右铭是立上等志、享中等福、做下等人。大学期间经过了多场战争,让他获得了很多奖项荣誉。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在中国高校改革的浪潮中,他是受益者,有幸被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录取.在自己和家人,还有亲戚的帮助下, 他选择了工程管理专业.面对这个当时新兴的专业, 他感到过迷茫,但是迷茫是短暂的,在进入大学不久之后, 他在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帮助下,认识了工程管理,同时也进一步为他接下来的大学进行了深入的规划.正如竺可桢老校长:“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细细体会这两句话, 他感受到了,大学的魅力所在,也认识到这是我们第一次离家后,独立思考自己人生的黄金时期.在大学四年里的各方面的学习,将对自己的一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 他基本定位成为一位理智的爱国者、严谨的工程师、成功的企业家.在2004年9月---2008年6月期间,他两次获学院二等奖学金,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有了激情 梦想还会远吗
为了符合学院三型(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他参加了学院创新创业班,创新创业班师资以浙江大学各专业指导老师为主,同时兼顾具有相当丰富创业经验的社会人士。这次机会给他带来了许多创新、创业的先进理念。之后积极参加宁波(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宁波市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并获得多项荣誉。在2006年5月—2008年4月期间,获得2007年宁波(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入围奖,2007年宁波市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优秀奖,2007年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挑战杯一等奖,2006年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挑战杯三等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学院专业重组的背景下,原机电与建筑工程分院拆分为土木建筑工程分院和机电能源工程分院.在分院的召唤和自己的要求下, 他重新回到分院参加学生会竞选,并且成功当选学生会主席.在一年的学生干部生活中,他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他的策划能力也得到了师生的积极认可.
为了使新生尽快融入大学,学院学工部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导师助理,协助开展始业教育.在这一年中, 他以自己大学三年的成长经历,告诉新生大学应该如何度过,平时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组织小型新老生交流会,使他们多方面获取大学生活知识.
一切为了就业 提升自我综合能力
让大学生走出校友,走向工地,加快大学生教学与产业相结合. 他参加了省二建鄞州金贸中心项目部的实习,一个月的实习,让他了解到了施工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了解建筑工人的生存现状.在和项目部相关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中, 让他基本了解了一个工程的具体运行,以及工程相关制度的建设.
因为相信“有所失必有所得”,所以当工作多而累时他没有去想过放弃,;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要求高、追求完美;或许也觉得在大学里更本就没有什么是可以让他放弃的,有机会有能力就夺去争取一些。他说,争取了而得不到是可以原谅的,自己也能给自己一个理由;他不会因为学习而放弃工作,也不会因为工作而影响学习、放弃休息。
经过实习,他也发现去工地里确实能学到很多专业知识,反观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那只算是皮毛而已。在工地里重新走过来,重新了解了专业术语,那些天他觉得自己都在收获新的知识;虽然苦、累,但过得充实。他喜欢先苦后甘,坚信苦尽甘来,虽然本科生去工地的很少,而且自己当过学生会主席,但他愿从基层做起,工作是一个重新的开始,要从头开始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觉得一进入大学就应该给自己一个规划,给自己的目标一个时限,然后一步一步去实施他,这样在大学里才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他也认同多交朋友,多交些不同专业、不同分院的同学,这样对自己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