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是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季节,而世界读书日也在4月23日这一天走近宁波理工学子的身边。书,如甘霖,但在昨晚注定有声。近二十位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其他分院的听众以及六位嘉宾老师于昨日傍晚陆续来到图书馆二楼,在绿植与马灯装点的书吧静静等待着一次特别的交流会。
晚上19点整,由外国语学院团委和图书馆联合举办的“读书·求知·分享”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正式开始。本次活动邀请到的嘉宾分别有,图书馆馆长赵继海老师、负责人浦老师、副馆长严女士、李军老师、刘杰老师以及毕业于我校现任书友会会长的许峰老师。这是一场以读书分享为目的的主题沙龙,也是一次以书会友的思想交流。我很荣幸地与大三的唐晓琳学姐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然而为呼应本次活动的气氛,我们在做了简单的开场以及环节介绍后就和在场师生玩了一个小游戏:每个人将自己的手机调成静音后把手机放在面前的茶几上叠成小金字塔,在短暂的两小时内远离各种社交平台的消息提醒,轻松自由地进入阅读的享受和分享的喜悦。
环节一:到场的八位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依次介绍自己喜欢的书并朗读其中一段文字。
同学们个个有备而来,面对各位嘉宾老师和听众未显怯意,反而都大方自然的开始自己的分享。也许这就是演讲与分享的区别,对于自己喜欢的,我们能毫不顾虑地捧在手上给大家欣赏,而对于形式的无信心的,只能不安地揣在怀中。从《目送》里的母爱到《圣经》里的大爱;从《看见》中的批判到《正能量》的人生激励,同学们分享的不仅是或优美或生动的文字,还是她们用经历灌溉已久的思想。正如赵馆长在活动开始时所告之同学们的那样,读书能启迪智慧,能充实精神,能丰富情感,也能帮助我们收获人生。一本好的书的评判不在于外界,而在于自己。一本书你若能为之挑灯夜读,不思食、不思眠,表达出你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想却从来没有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那么它于你便是一本好书,一本值得品味的书。
环节二:不再孤单——致敬伟大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
几日前,一颗文学巨星在夜空陨落。这位顶着“魔幻现实主义”陌生头冠的拉美作家似乎在我们的生活里无所不在,似乎又离我们飘渺遥远。地理的隔阂、社会背景的差异、人生经历的截然不同等种种因素让我们对马尔克斯的作品常常有距离感,对他的了解也少之又少。可是外国语不乏有读书之人,刘杰老师作为一名马尔克斯作品的忠实读者,带着他的理解和感受,让安静的夜晚狂热了一阵。提起《百年孤独》这本著作和其中混沌繁杂的语句、情节、人物关系,刘杰老师又一次追溯起了“那些年”的孤独和怅惘。有意思的是,赵馆长听完了刘杰老师的分享后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比起马尔克斯和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更喜欢阎连科笔下的文字所带来的张力。或许是年代相仿的缘故,赵馆长对阎连科的作品常常爱不释手,不断向我们在场的学生推荐《为人民服务》
环节三:读书与成长
在接近活动的尾声时,副馆长严女士分享了一个关于自己在大学时期读书的小故事同时也对在场学生提出了自己的阅读建议:为寻求快乐而读书,为分享而加入书友会。
其实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为喜爱读书的同学提供了各种便捷的服务,包括“你购书我付款”等鼓励大家读书、分享的活动在内,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绝好的阅读圣地。而像本次“读书·求知·分享”主题沙龙会则是一个很好的分享平台和交流天地。或许有一天,当分享阅读成了我们的一种习惯后,偶尔一次的讨论交流也能变成每个读者的习惯,那么我们收获的不仅有自己那份阅读的喜悦,还有分享带来的快乐。